鹰爪翻子拳的前世今生
用心灵和眼睛关注雄安发展,用真实生动的影像讲好雄安故事。
---杨越峦
崔会强
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
中国新闻摄影家学会会员
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
河北省航拍学会会员
保定市摄影家协会会员
在雄安大地上,丰厚的文化土壤滋养了这里质朴的百姓,雄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鹰爪翻子拳”便是众多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。
“鹰爪翻子拳”发源于雄县,作为优秀的传统武术,在上世纪初,由陈子正、陈国庆等先师传到上海精武体育会。以此,使得该拳术在全国各地精武会得到广泛传播。以“出有拳掌打,回有鹰爪抓,双拳急如雨,脆快一挂鞭”的鲜明特点,赢得了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代代雄安习武之人与此结缘。
2008年,陈正耀先生将鹰爪翻子拳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陈正耀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,目前该拳术广泛流传于河北、上海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山东、上海、北京、吉林、黑龙江以及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希腊、日本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加拿大、巴西等地,使这一文化瑰宝得以光大。
目前,陈桂学为鹰爪翻子拳代表性传承人,被上海精武会评为武术世家。
鹰爪翻子拳一代宗师陈子正
鹰爪翻子拳二代传承人陈国庆
鹰爪翻子拳三代传承人陈正耀
鹰爪翻子拳四代传承人陈桂学
鹰爪翻子拳五代传承人陈承禹在香港国际武术界比赛中
鹰爪翻子拳二代传承人陈国庆(左)和三代传人陈正耀(中)指导四代传人陈桂学(右)学习武术
鹰爪翻子拳三代传承人陈正耀在辅导外籍学员
鹰爪翻子拳三代传承人陈正耀在精武学校教学
鹰爪翻子拳三代传承人陈正耀与学员合影
保定精武体育会顾问黄立士在2017年《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》表演鹰爪连拳_
鹰爪翻子拳四代传人陈桂学在2017年《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》展示鹰爪行拳
杨海斌(左)、谢增海(右)在2017年《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》表演翻子拳对练。
杨海涛(左)、陈伯龙(右)在2017年《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》表演鹰爪翻子拳对练,108手
杨海斌(左)、杨海涛(右)在2017年《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》表演器械对练--单刀枪。
高博通在2017年《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》表演春秋大刀
刘轩辰在2017年《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》表演器械-流星锤
仇佳璐在2017年《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》表演接拳
雄安新区雄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鹰爪翻子拳参加《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》上的合影
鹰爪翻子拳弟子们在2017年《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》展示结束后集体谢幕。
鹰爪翻子拳四代传承人陈桂学为学生演练鹰爪行拳。
鹰爪翻子拳四代传承人陈桂学在2017年《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》展示结束后,接受四川省电视台、成都市电视台采访。
四代传承人陈桂学获得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》
鹰爪翻子拳学员在训练
今天,一批鹰爪翻子拳的后生脱颖而出。
出品:河北省摄影家协会雄安影像委员会
整理拍摄:崔会强
编辑:周晋明 监审:张保林
用影像留住历史 ,见证时代!欢迎来稿!
邮箱:sheying0312@qq.com
电话:18903121828